“爱耳日”特别报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听力康复知识2020年3月3日是第21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遇上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的非常时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等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举国上下正全面展开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 值此特殊时期,如何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继续传播和扩散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市残联组织拍摄了保护听力手语宣传片,希望大家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提高爱耳、护耳意识,增强健康用耳观念。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①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② 不要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居家休息。 ③ 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① 外出需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正确佩戴口罩。 ② 保持手卫生。尽量避免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掩,没有纸巾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做好健康监测与就医 ①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听障儿童家长要早晚两次测量孩子体温。 ② 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接触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四)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① 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每日至少通风30分钟。 ②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③ 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④ 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⑤ 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⑥ 家庭备置体温计、口罩或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资。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听力防护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士,我市约有3.2万,已办理听力残疾人证8238人。 据统计,1000名新生儿中,约有1至3名为重度听力障碍。儿童期是听觉、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残疾将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听力下降将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听力下降的比例高达11%,对其居家、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听力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避噪音。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等噪音,或长时间使用耳机,会使听觉疲劳,加剧听力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 防进水。游泳、洗澡、洗头时,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否则容易引起耳道发炎。如不慎进水,可采用侧卧、单足跳跃、手压耳朵、反复张口等办法,以上办法无效要尽早就诊。 戒挖掏。经常使用耳勺、火柴棒等坚硬物体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发感染、发炎,甚至破坏耳膜。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棉签掏耳,容易将耳蚕顶进内耳道,长期使用容易引起炎症,导致耳道感染、外耳道乳头状瘤、耵聍腺癌等疾病。 慎用药。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毒素、链霉素、卡拉霉素等,使用这些药物容易损害听力。 熄肝火。不要让自己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诱发听力锐减、突发性耳聋等听觉障碍。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有明显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