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图片

2023年3月3日

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

主题是


图片
图片

宣传口号


图片

关爱听力健康,建设健康中国

图片

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耳及听力保健服务

图片

将耳及听力保健服务融入初级卫生保健

图片

预防听力障碍,共享美好时代

图片

实施康复救助

实现听力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图片

及早康复,及早聆听

图片

重视听力筛查,从新生儿到老年人

图片

关爱老年人听力健康,科学佩戴助听设备

图片

解助听设备,助力更好聆听

图片

科学使用电子设备,远离噪声损伤


为进一步普及听力健康知识

增强全社会听力健康意识

减少、控制听力损失和残疾的发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将在爱耳日期间

举办“听语健康大讲堂

大家可以通过关注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公众号

届时收听收看哦~

播放计划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哪些人群具有听力障碍高风险?

儿童期、青少年以及老年人

听力障碍主要病因

预防措施又是哪些呢?

图片

01

图片

哪些人群具有听力障碍高风险?

*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 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 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 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 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02

图片

儿童期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

遗传因素是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其可在出生时即出现听力损失,也可导致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接受遗传咨询、耳聋基因检查,可加强对遗传性听力障碍的认知,对于育龄夫妇的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避免随意掏耳朵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可有效预防儿童期听力障碍。


03

图片

青少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35岁之间)因接触娱乐噪声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青少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常表现为噪声性聋、突发性聋或者表现为耳鸣。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量过大(大于80分贝),可引起耳蜗毛细胞受损,从而引起噪声性聋;此外,沉迷电子游戏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度疲惫,往往容易导致突发性聋。噪声性聋有时以耳鸣为先行症状而被忽略。

平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使用耳机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并控制音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耳聋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现听力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04

图片

老年人听力障碍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机能也会逐渐发生退化。老年听力障碍的产生和程度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基础性疾病、环境噪声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不良生活方式的潜在影响是引起老年听力障碍的常见因素。如噪声接触、耳毒性药物、精神压力、饮食结构、代谢性疾病等都会对听力产生影响,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人要保持健康的听觉能力,生活中就要做到:

* 平衡膳食

* 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

* 戒除喜嗜烟、酒的不良习惯

* 慎用对耳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 远离高分贝和长时间的噪声刺激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平和豁达的心态

* 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


05

图片

什么是噪音?哪些噪音会引起听力损失?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一种在频率和强度上毫无规律、随机组合的声音;从心理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休息和工作,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娱乐性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

总体来说,噪声强度越大、个体接触时间越长,越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研究显示,85 dB以上的声音即可损害人体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损失。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对不同强度噪声下的工作时限有如下规定:

图片


图片



来源: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图片


分享到: